
产品分类
PRODUCT CLASSIFICATION
更新时间:2025-11-10
浏览次数:235中风后神经血管如何 “自救"?Omegawave仪器助力监测关键保护因子
缺血性中风是全球成人死亡和残疾的 “头号杀手" 之一 —— 它通过阻断脑血管、切断脑组织供氧,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。目前临床疗法是溶栓或取栓恢复血流,但对中风后神经血管的修复几乎 “束手无策"。
2024 年,发表在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》(影响因子 9.2)的一项研究,为中风治疗带来新突破:脑内皮细胞分泌的 PDGF-D(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D),能在中风亚急性期拯救周细胞功能,从而保护神经血管、改善患者预后。
中风后的 “黄金修复期":PDGF-D 成神经血管的 “守护者"
中风发生后,大脑并非被动受损 —— 在 “亚急性期"(通常为中风后 24 小时开始),身体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,试图通过新生血管改善受损组织供血。但这个过程非常脆弱:血管周围的 “守护者"—— 周细胞,很容易在缺血应激下死亡或从血管壁脱落,导致血管漏液、血流停滞,反而加重神经损伤。
研究团队通过小鼠缺血性中风模型(短暂大脑中动脉闭塞,MCAo)发现:
PDGF-D 的 “及时出现":中风亚急性期(24 小时达高峰),脑内皮细胞会暂时大量产生 PDGF-D,1 周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;
缺了 PDGF-D,损伤会加重:用 siRNA(小干扰 RNA)下调 PDGF-D 后,小鼠大脑神经元死亡增多、微血管密度降低、血管通透性增加(血液成分漏到脑组织),甚至出现更多 “血流停滞"(血管堵塞后即使再通,局部血流仍无法恢复);
补了 PDGF-D,修复更高效:通过鼻内给药补充活性 PDGF-D(非侵入性,安全性更高),能减少神经元死亡、改善微血管结构(血管直径更正常、漏液减少),甚至让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(转棒实验)和自发运动功能(爬杆实验)在 2 周后仍保持良好恢复。
主要机制:PDGF-D 让周细胞 “重新上岗"
为什么 PDGF-D 有这么强的保护作用?答案指向血管的 “守护者"—— 周细胞。
周细胞包裹在血管内皮细胞外,负责维持血管稳定、调节血流和血脑屏障(防止血液有害物质进入大脑)。中风后,周细胞的死亡或脱落是血管功能崩溃的主要原因。而研究发现,PDGF-D 能通过以下方式 “拯救" 周细胞:
· 减少死亡:PDGF-D 刺激周细胞产生更多抗凋亡蛋白(如 BCL2),降低缺血导致的周细胞死亡;
· 阻止 “变质":抑制周细胞向纤维化表型转变(避免血管被瘢痕组织包裹,失去弹性);
· 促进迁移:通过 “伤口愈合实验" 发现,PDGF-D 能让缺血受损的周细胞重新迁移到血管壁,恢复对血管的包裹;
· 激活 “助攻":促使周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(如 VEGF、uPA),进一步帮助新生血管稳定和成熟。
简单说,PDGF-D 就像 “周细胞的调节剂",让中风后受损的周细胞重新履行 “血管守护者" 的职责,从而维持神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完整。
Omegawave 仪器:监测血流,为研究 “保驾护航"
要验证 PDGF-D 对神经血管的保护作用,实时、精准的脑血流监测是关键 —— 只有确认血流变化与 PDGF-D 的调控直接相关,才能证明其有效性。而这项研究的血流数据,均通过 Omegawave 旗下两款仪器获取:
一、FLO-N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:确认中风模型 “有效建立"
在构建小鼠中风模型时,研究团队需要确保大脑中动脉确实被堵塞(否则实验无意义)。他们使用 Omegawave FLO-N1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,通过附着在小鼠颅骨上的柔性光纤探头,实时监测大脑中动脉区域的灌注情况。
仪器能精准捕捉到血管堵塞后血流的急剧下降,以及再通后血流的初步恢复,从而确保每只实验小鼠的中风模型都符合标准 —— 这是后续所有实验结论的 “基础前提"。
(FLO-N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)
二、OZ-3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仪:追踪血流的 “长期变化"
为了验证 PDGF-D 对脑血流的长期改善作用,研究团队用 Omegawave OZ-3 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仪(高分辨率 2D 血流成像),对同一小鼠在中风后 5 分钟、24 小时、1 周三个时间点进行血流监测:
· 中风后 5 分钟(baseline):两组小鼠(对照组 vs PDGF-D 补充组)血流均显著下降;
· 24 小时后:PDGF-D 组血流开始小幅回升,对照组回升缓慢;
· 1 周后:PDGF-D 组血流恢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(回归分析显示 R²=0.77,差异更显著),且微血管 “血流停滞" 现象明显减少。
OZ-3 的优势在于高分辨率实时成像和纵向追踪能力 —— 能在不损伤小鼠的前提下,长期监测同一动物的局部血流变化,避免了 “不同个体差异" 对数据的干扰,让 PDGF-D 改善脑灌注的结论更可靠。
(OZ-3激光散斑对比成像仪)
临床前景:非侵入性补充 PDGF-D 或成中风治疗新方向
· 给药方式安全:通过鼻内给药补充 PDGF-D,无需手术,降低了临床应用的难度和风险;
· 作用阶段精准:针对亚急性期(中风后 24 小时开始),避开了急性期(中风后几小时内)的高风险,与现有溶栓 / 取栓疗法形成 “互补";
· 安全性良好:补充 PDGF-D 不会引发过度炎症,也不影响大脑的神经再生或瘢痕形成,避免了类似 VEGF(血管内皮生长因子)可能导致的出血风险。
而 Omegawave 的血流监测仪器,也为后续 PDGF-D 的临床转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—— 无论是在动物实验阶段验证疗效,还是未来在临床阶段监测患者的血流恢复,都能提供精准、实时的数据支持。
CONTACT
办公地址:上海市嘉定区静塘路988号TEL:021-59169693
EMAIL:info@labcan.cn
微信公众号